wow translate

顯示具有 新手學(沒這種東西吧光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新手學(沒這種東西吧光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5月29日 星期三

花朵有香味的多肉植物與仙人掌


容易獲得的簡單品種

Mammillaria plumosa  白星
菜市場品種 花有很淡的香氣
容易因為水太多爛根,不過從爛根到完全復原大概只需要一年
長很快,很容易從爛根中復原的品種。


哨兵花與彈簧草Albuca屬
這屬的多肉 大多數為夏型 一部分為冬型 大概8:2 便宜的品種通常為夏型
會開出香甜氣味的花朵 太陽強烈的時候 花香會更濃郁
一朵花大概會開2~4天 整串花可以開2周左右

Discocactus 踢死狗  花香仙人掌之王 香味極濃 滿室芬芳
夜晚開花的仙人掌。原產地是巴西,喜歡比較濕一點的環境,在台灣非常容易栽培。
有很多人投入育種繁殖的領域,可以買到許多不同造型的品種。最便宜的入門款是迷你DISCO(D. buenekeri),不過一些不知名的米克斯也滿便宜的。


白花香岩茼 Sinningia tubiflora
雜草程度。BJ4

Echinocereus viridiflora 青花蝦
稍微有點難找 不過還是能找到 花朵有檸檬味
有20幾個次要的亞種/變種/編號等等 想要找特定的亞種極度困難

Orbea schweinfurthii 禿角蘿藦
花有腐爛的水果味,像是放太久的鳳梨。算是香的吧?
當然,吸引的受粉者也是蒼蠅。果蠅的啦。

Stapelia flavopurpurea 妖星角蘿藦
花朵有蜂蜜的發酵味。光山沒聞過,但總之是罕見的,味道好聞的蘿藦。

高難度與稀有品種

Conophytum 屬  高難度 稀有
這屬裡面夜晚開花的品種通常都有香味。代表種是C.obcordellum 安珍
栽培難度和獲取難度都很高 只建議專攻番杏或冬型種的花友栽培

Selenicereus 稀有 容易栽培 占用巨大空間
蛇邊柱屬比較特別。和花友交換很容易就可以弄到手。但是,有香味的品種和沒有香味的品種長的幾乎一模一樣。
所以我把他當成稀有種,因為要弄到會香的很困難。
有香味的品種為:
S.pteronthus 和 S.validus
台灣最常見的是S.macdonaldiae 沒有明顯的香味。

Peniocereus  稀有 容易栽培 占用巨大空間
有塊根的仙人掌 晚上開花 花朵很香 被叫作亞歷桑那的夜之女王
非常好種,新手等級。但是很難入手,而且是藤蔓型植物,會占用很大的空間。

Echinocereus viridiflora ssp. davisii 黛氏青花蝦
最迷你的一個青花蝦亞種,花朵是甜甜的香草味

Echinocereus carmenensis  巧克力青花蝦
據說是巧克力花香。知名種子商MESA GARDEN發現的品種。被植物學家打槍,已經和其他物種合併了。



Polyxena/Lachenalia 立金花屬  稀有 不適用多肉栽培法

Polyxena是一個被基因分類學家合併的屬,目前屬於Lachenalia 。這屬特徵是迷你平貼地面的葉子,以及小陀有香味的花。花香是 香草 蜂蜜等甜甜的味道。是冬型種球根植物。

栽培起來和其他多肉特性很不一樣,生長季節需要大量水分。絕不可乾燥。
春季來臨時會開花,夏季休眠,休眠時機的掌握需要一點技巧。
栽培上屬於南非球根,而不能當成多肉栽培。抓到訣竅後很好栽培,可以露養,但需注意雜草問題。

2019年5月15日 星期三

多肉栽培 24節氣 2019/5/更新

24 節氣 立夏
這個時間點差不多是梅雨季節,大量的降雨對於多肉植物的栽培有嚴重的影響。

長時間降雨的危害無需多談。如果看到連續下好幾天的雨還不知道要把怕雨的植物移到遮雨處,我想這個粉專不適合你 :)

除了雨水之外,梅雨的鋒面也會導致氣溫突然降低,某些已經休眠的冬型種,可能會在濕冷的環境下再次甦醒,最好能把他們移到遮雨處避免碰到水吵醒他們。

稍有規模的花友,應注意大量儲存的介質是否碰水受濕。潮濕的介質可能會生菌,長雜草。

換盆時使用乾燥介質可降低感染機會,潮濕介質會讓日後使用很麻煩。整包或整桶的泡水介質非常惱人,請務必做好防雨準備。

鋒面過後的大晴天,更是多肉的一大殺手。就連夏型種也很可能會在這種劇烈三溫暖變化下生病。

最需要注意的是多日陰雨後突然出現的艷陽,這種狀況如有發生,請每天巡視至少一次,注意是否出現曬傷,是否有盆土過於潮濕的問題。

會對植物造成傷口的操作都應該要避免,例如換盆與修剪,傷口+雨水=GG

如果有室內遮雨位置可以擺放,還是可以嫁接,這時候台灣的氣溫還夠。接完可以趕上生長季。

不宜:
換盆
授粉(仙人掌雨天不開花)
修剪

宜:
多加巡視
嫁接(需放室內避雨恢復)
繁殖麒麟團扇



端午節
標識的是夏季的開始,以及梅雨的結束。
端午後,氣溫會上升到冬型種必須休眠的程度。

這個時間點遮光應該要完成了。還沒拉網的快拉。
梅雨季節以過,野放的品種開始會需要補充水分。
應嚴防日照過強的曬傷,悶濕腐爛的危險下降。

連續陰雨較少,地板應該會較乾燥,可以趁機掃地整理。為了颱風季節應提前整理準備。

依然適合嫁接與播種(夏型),但最好放室內遮蔭處。
這個季節台木生長非常旺盛,可以加緊繁殖備用。

在34月嫁接的植物,現在應該要開始一暝大一吋了。沒長大的就是維管束沒接通,應該要檢討一下刀工。

開花方面,大戟科的花季已過,應該會掉葉子和花,然後長出新的葉子。

仙人掌的花期依然猛烈綻放,授粉後應嚴防螞蟻橫刀奪愛。

夾竹桃科應該已經收種完畢,並且播下去了。

整體來說,端午節因為開花品種較少,加上沒有冬型種預備休眠的事務。比清明節還要輕鬆。
只有繁殖方面吧事務較繁忙,不打算進行夏型種繁殖的花友,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好好享受賞花拍照騙贊的樂趣。

宜:
曬介質消毒。
購入夏型種。
播種嫁接仟插繁殖。
開花授粉。
整理掃除。
購入當季現採仙人掌種子。

不宜:
購入冬型種。
把幼苗推出去曬。
放任地板髒亂。
放任果實被螞蟻搬走。

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DIY角鋼溫室







我的設計是這樣,天花板用掉2根長樑+3根短樑,再加四根柱子。柱子長短不可以更改,如果改成一高一低的斜向設計,最上方的兩根短樑就得切成斜的。
中間有兩層,各用掉3長樑2短樑。如果中間沒有支撐,塑膠水盤用久了會變型,三根長樑支撐不能省。
天花板中間必須有支撐,否則積水會無法排空。




這個東西是PC板,必需要在採光罩或鋁門窗的專賣店才會有。和波浪板相比,算很難買,但比波浪板便宜了20%,再加上能裁成你需要的尺寸,不會有剩料,考慮到這點就不只省20%了。
如果要自己搭溫室,我建議是用這個,做起來更好看更專業,也更省。


我在角鋼下墊一塊木頭,再用自攻螺絲把塑膠板鎖上。
自攻螺絲是一種可以在沒有洞的東西上鑽出洞的螺絲,黑色的東西是華司,可以密封避免漏水。

這個零件叫作波浪板壓條,是波浪板專用的固定零件。如果你打算用波浪板作溫室,那你可以用這個來固定,而不是學我用木頭釘。


中間的橫梁,我是鋸剩的剩料作的。注意他是有點往上突起的,這樣子我的天花板才會有弧度,幫助排水。


角鋼有分成有很多排洞的多排角鋼,和只有一排洞的單排角鋼。單排角鋼的螺絲一定要朝外,否則會互相卡到。如果是多排洞的角鋼,就沒這問題。


塑膠布我是在鎖天花板的時候,壓在下面鎖緊的。底下的塑膠網是用鋁線固定的。

透明塑膠板 350$ 遮雨棚專賣店
螺絲與墊片40個 200$
10尺角鐵4隻 600$
6個塑膠盤6*38= 228$
塑膠布 忘了多少 大概100$吧
木頭數塊 撿來的
塑膠網 資源回收場撿來的

總金額1478。抓大概1500~1800以內可以作好一個。



需要用到的工具有:
扳手 木工鋸子 槌子(非必要) 電動鑽頭/鎖螺絲(非必要)



塑膠盤有在種多肉的人應該早就有很多了,這部分經費其實可能不太需要。
我的設計是可以放8個46.8*26.4cm的花園城堡塑膠苗盤,底下高度是一個空心磚的高度,日後可以搬空心磚組合固定。

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松露玉授粉示範

示範一下我怎麼幫仙人掌授粉的

前置作業:
1.研究了解這種仙人掌是否能自花授粉
2.研究了解花的盛開時間,有寫栽培日記的習慣就能知道
3.準備工具: 鎳子 衛生紙 酒精


步驟:
1.用鎳子把花朵切開 花瓣去掉露出雌雄蕊 花朵大,容易操作的品種 如袖普,孔雀仙人掌等等無須這樣做


2.用鎳子把雄蕊拔幾根下來



3.到準備要受粉的花,把摘下的雄蕊來回碰觸塗抹雌蕊數次



切開花的步驟,要點是只需要去掉一半的花瓣就夠了,以方便你作業為主。
花朵長桶狀的Discocactus屬等等,可以沿著桶狀基部用鎳子尖端劃一圈,作一個環切的動作。就能像割包皮那樣把花瓣整個切下來了。

用過的鎳子會沾到花粉,如果是受粉完仙人掌之後接著受粉多肉,不會互相雜交我就會懶一點不清理。但如果你是專業育種,需要徹底杜絕不需要的花粉意外配種的話。
可沾酒精用衛生紙擦拭鎳子,這樣就能把殘留的花粉去除並殺死。


授粉也有人用水彩筆,但我習慣用鎳子。一種工具就能做大多數的園藝工作,大戟的花用水彩筆授粉就柔腸寸斷了,我習慣用鎳子。

不知道雌雄蕊長怎樣的,上網查,圖片看多了自然就會認了。沒啥好傳授的。

松露玉自交親合,但是我運氣很差,怎麼授都不會中,這次我特地買到兩株不同的松露玉,外觀上有明顯不同,確定是不同clone的,進行異花授粉來增加成功率。
授粉了7朵,總算中了。




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如何查物種發表論文 以Dorstenia horwoodii 為例

先簡單介紹一下物種發表論文。
所有的生物,只要是有學名的,就會連帶的有一篇物種發表論文。
這個論文就是這個物種的定義,裡面會詳細記載發現過程,物種的特徵,分布地點(有時後為了防範盜採不會有),甚至一些有趣的小八卦。

物種發表論文加上模式標本,這兩個資料就是物種的定義和基石。

那,甚麼時候會需要查物種發表資料呢?


1.需要原產地資料的時候
物種論文中一定會有分布位置,就算故意寫的不清楚,至少也會說是那種生態圈,哪個國家哪一省。原產地描述也能用其他方法獲得,但物種發表論文是保證一定會有的。


2.需要可靠的鑑定資料的時候
以訛傳訛的例子不勝枚舉,像是認為火龍果有花青素,把雜交種當成純種,之類的。
一般來說都有辦法判斷哪些資料比較正確,這部分我在如何判斷資料的正確度這篇文章中有談過了。
但有時後真的沒辦法客觀判斷,所有資料看起來都一樣模糊不清,找不到立足點。
這種時就會需要物種發表論文來提供一個絕對正確的立足點,畢竟物種發表論文就是這個物種的定義,他說了算。


3.沒有其他資料可參考的時候
如果是新物種,那當然不可能會有太多資料。又有些時後物種太罕見,網路上資料很少。多一個資料是一個。


物種發表論文該怎麼查呢? 恩,這問題很複雜,沒有通用的公式。要教學的話,教的會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故定套路。以下我會用示範的方式教學。


第一題Dorstenia horwoodii

有花友問我Dorstenia horwoodii是不是雌雄同株,光山腦中對於這個學名有模糊印象。但不確定。總之先GOOGLE。


光山發現有llifle來自這個網站的資料,這個網站根據我的經驗,是滿可靠的資料來源,可以用來初步瀏覽。



有看過之前學名的格式與寫法應該就能看懂網站的標題,上面寫的就是最完整的走火入魔板學名,把命名者,時間,發表位置都寫上去的版本。
真是太好了,這樣光山就知道物種論文在哪裡啦

但是,下面還有一行小字:
Accepted Scientific Name: Dorstenia foetida Schweinf.
Bull. Herb. Boissier iv. App. II. 120.

這是說這個物種被接受的學名是Dorstenia foetida,怪了,怎麼和標題的Dorstenia horwoodii 不一致? 這代表這是個被合併的無校學名,難道是有甚麼八卦和隱情??




為了確認這個學名是否有效,光山到另一個網站國際植物學名錄IPNI上查詢。
IPNI是由科學家維護管理的網站,收錄了世界上所有植物的學名。




IPNI上面有登錄這個學名,還很好心的多給了一點資訊,物種發表論文的標題、詳細發現地點、
模式標本泡在酒精裡面(有趣的小八卦)、還有物種發表論文的網址
doi:10.2985/015.088.0203 

這樣就找到啦,點進去就能看物種發表論文的預覽了,看全文是要付錢的,並非所有論文都能免費看全文。(除非你要來黑的)

至於為甚麼會被合併? 光山看過物種發表論文候就懂了

故事是這樣的,Dorstenia horwoodii 在1959年就被horwood發現了,樣本被泡在酒精裡。也有發表論文,但是發表者horwood自己不是個專業的分類學家,他的研究成果不夠嚴謹,被其他分類學者打槍,把D.horwoodii並入普通臭桑D.foetida。

但是horwood挖回來的原產株成功的繁殖,進入栽培市場,這些就被當成D.horwoodii 流通。
D.horwoodii就被當成是一個裸名,以學名格式發表,但是科學證據不足而無效的名字。

一直到2016年有一票新的科學家,到原產地實際走訪,重作了一次horwood的研究,才讓這個學名有了足夠的資料,升格成正式學名。

因此,1959~2016之間,D.horwoodii因為研究資料不足被合併,2016之後因為研究資料夠了,從裸名升格成物種。







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栽培多肉,或任何其他植物時都很好用的工具們

澆水工具:
要注意不能直接把水倒進盆栽裡。如果直接用杯子或水瓢,土壤會被水的力道沖走,植物也可能會被沖刷根部而受傷或傾倒。量少時你可以小心控制,這問題不大。但當你有上百盆植物得澆水時,就必須要有專用的澆水工具了,否則就有滿地的小苗和介質得掃了。

澆水工具可以是末端有蓮蓬頭的水壺,或者是水管末端接上蓮蓬頭。總之就是要讓水分散開來不要把土沖走!


小鎳子:
小鎳子的用途非常多,可以拔雜草,授粉,拔側芽,拔刺,抓毛毛蟲,在盆栽上戳洞。
小鎳子的用途是無窮無盡的,唯一的限制是你的想像力!
普通小鎳子也可以,但是盆栽專用的小鎳子最耐用。這能在五金行/園藝材料行/電子材料行買到。


標籤/花牌:
花牌應該要用鉛筆寫,因為只有鉛筆不會在太陽光照後分解。簽字筆的筆跡在一兩年內還不會消失,但如果你打算把種花當成終生興趣你就一定得用鉛筆寫。
如果你事業做很大(每個月百盆上下),可以考慮買標籤機,用印的。


臉盆/寬塑膠容器:
換盆時可以用來放植物,當做換盆工具盛土。也能當水盆用,在裡面加水讓喜歡大量水分的品種可以腰水栽培。換盆後浸泡消毒,洗種子,當亂葬崗把工具都丟進去,等等也都非常方便!


有洞的版本叫作洗菜籃,很多人以為他可以當苗床使用,但光山並不建議,因為洞太大,土壤容易從洞之間流失。但如果你買不到苗床,是可以用來代替苗床使用的。



不銹鋼水杯:
「不銹鋼水杯」的圖片搜尋結果

可以用來放小物品,剛收下的果實種子,暫時拔起來的苗等等等等..


離心管:
「離心管」的圖片搜尋結果

有網購過種子應該就會看過這東西,但是卻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

這個耗材本來是生物學實驗室使用的,是用來裝微量液體的硬質有蓋塑膠管。
光山剛入多肉坑時還沒見過有人拿他裝種子,應該是2010左右希利安時代的產物,自從某個天才拿他裝種子,從此以後他就取代了夾鏈袋+泡泡紙的組合,成為郵寄種子的最佳包裝材料。

管子的某一側有特殊處理,可以用奇異筆或鉛筆在上面寫字。


盆栽:
方盆或圓盆似乎沒什麼差別,但如果你要播種,須要把盆栽放進悶箱裡,方盆比較不會浪費空間。平常可以留一些硬質的塑膠包裝容器起來,布丁杯,手搖飲料杯都是不錯的選擇。



工具保存注意:
陽光和高溫會破壞化學物質,因此膠帶、夾鏈袋、簽字筆(或原子筆等任何塑膠筆),都必須要收在室內,否則太陽一曬溫度一高,就會通通壞掉做廢。





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如何判斷多肉植物有在生長

本文圖片皆由光山親自拍攝



景天百合這類有葉子的就不提了,看葉子就能輕鬆便認。這篇要談的是一些長相怪異,比較難判斷有沒有在生長的品種。

仙人掌或其他柱狀/球狀多肉在生長的時候,新長出的部分顏色會比較淺。這會造成他們的疣粒,棱間,生長點附近,出現一圈淺色的斑紋。

這個生長紋就是他們有在生長的跡象。這圈淺色的組織,就是新長出的組織,過一段時間後,他們的顏色變深,克服色差,變成和周圍皮膚一樣的顏色。

生長紋越寬,代表這一波的生長越急速。所以長的慢的植物,生長紋也會比較窄,長的快的,生長紋也會比較寬。但是窄不代表生長紋不明顯,下面會有許多照片解說。





這是疣仙人,因為吸了很多水,短時間內快速生長,生長紋非常明顯。





烏羽玉長的比較慢,生長紋比較不明顯,左邊的是旺盛生長中,右邊稍微放慢了(因為在開花)。可以比較一下主頭和側芽,主頭的生長紋比較明顯,側芽沒有生長紋。


同一株 2016/9月 完全沒有生長紋 生長完全停頓 這個一比就很明顯了

停頓生長的銀冠玉,沒有看到生長紋。從顏色和飽滿度可以知道,植物本身還是很健康的,只是稍微停了一下,大概是因為正在長花苞。






有明顯生長紋的琉璃兜,紅圈處是生長紋,籃圈處是沒有生長紋的區塊。注意那個淺色溝縫的差異。




這明顯到不需要解釋了,那一圈明顯到不行的色差就是2017 春季新生長出的部分。雖然生長紋寬到可以拿尺來量,但這個案例不是快速生長,而是這株停頓生長了許多年,造成之前的老皮膚過厚,累積了許多白臘質,所以色差才這麼明顯。


還可以注意的是,生長點附近也有一些顏色很淺的新刺長出,還有許多蓬鬆的絨毛,這也能用來判斷仙人掌正在生長。絨毛會在碰水後塌陷,或者吸收空氣中的灰塵而變髒,因此這種純白蓬鬆的絨毛一定是新長出的,也就代表他有在生長。







菲爾大戟Euphorbia phillipsioides 同一株的不同側芽 左邊是高速生長中,生長點附近的皮膚顏色都很淺,是很明顯的生長紋,還能看到有非常小的葉子,這是大戟才有的特色(只有在新芽有葉子)。右邊在幾周前快速生長,但是現在已經停下來了,新長出部位的膚色逐漸變深,已經快要和周圍的皮膚同色了。



布紋球長的很慢,所以生長紋很窄,但是因為植物型狀的關係,生長紋非常明顯。
很明顯能看到一條淺綠色的線,那就是生長紋。




象牙宮,塊根類多肉,主要長大的部分是塊根,莖葉部分通常看不出變化。他的生長紋表現在塊根上,這些綠色的裂痕就是他生長後撐大的痕跡。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如何判斷資料的正確度

網路上資料很多,有些正確有些錯誤。你可以選擇【反正網路上講的天花亂墜,大家都只選擇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成為後事實的信徒。
或者努力磨練自己的判斷力,學著判斷資訊的品質和真偽。
既然您會看光山的部落格,那您應該是後者。
恭喜,思考是很累人又痛苦的,一起努力吧!


這邊會以光山親自碰到的一些例子,講述光山是怎麼判斷資料的正確性的。


1.外國二手資料VS台灣一手資料

以Mammillaria senilis為例子。我在網路上查資料,我首先確認了他是一種分佈在高山(2400~2800海拔)上的仙人掌。這種客觀事實的資料沒有甚麼好思考的,一定是對的。


根據我的背景知識,我知道高山型的仙人掌通常都會比較難種,有特殊需求。通常會需要乾燥。


然後我查到了一篇資料,來自於http://www.cactus-art.biz/schede/MAMMILLARIA/Mammillaria_senilis/Mammillaria_senilis/Mammillaria_senilis.htm,上面說他是極難栽培的品種,需要高度通風和乾燥。
這個網站的可靠度很高,所以我相信他。


但是,我的朋友,住在台灣,親自栽培後,卻說他是很簡單,喜歡悶濕的品種。

這兩個說法明顯衝突,我想了幾個可能的解釋:
1.根本是不同品種                 (不可能,這品種很容易辨識)
2.兩者之一有人說錯             (這兩個來源可靠度都很高)
3.兩個都是對的,台灣氣候的某個條件讓他變成容易栽培。


我最後認定是三,有某個未知因素,我朋友矇對了,讓他變得很栽培。外國栽培者沒有達到這個因素,所以才一直種死。

大概就是這樣,有公信力的>沒有公信力的,實際經驗>轉述經驗,台灣的經驗>外國的經驗。
這又引發了一個新問題,到底是哪個因素,哪個環節不一樣,讓外國花友覺得他是極難栽培,我朋友卻隨便種隨便長?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學名的格式與寫法



1.簡易的學名寫法

Pachypodium baronii

學名理論上要斜體書寫,但是因為Facebook沒辦法斜體,而且手寫花牌也沒辦法斜體。
因此一般來說都無視這條規則。

但研究論文,書本這類專業資料就要斜體了。斜體有甚麼好處呢?
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在一整排密密麻麻的字中快速看到學名在哪裡,不過這項優勢在中文資料中不存在(唯一的英文字就是學名)。

當你在一篇文章中,多次提到Pachypodium,就可以把Pachypodium 省略成P.
前面的學名就可以被省略成P. baronii,同屬的其他物種也可以省略成P. horombense   P. lamerei

大多數時候甚至不用先提過一次,直接寫P. baronii也看的董。但這和斜體規則一樣,如果你要寫書還是乖乖照規則,先提一次完整的學名,然後才能省略。

如果你又提到一個P開頭的屬,就不能省略,或者要改成兩字母縮寫。像是這樣:
Pa. baronii = Pachypodium baronii
Pl. rubra     =Plumeria rubra


2.稍微副雜一點的學名寫法(園藝用)

Astrophytum myriostigma cv. onzuka   恩塚鸞鳳玉
A. myriostigma "onzuka"   恩塚鸞鳳玉
A. myriostigma f. nudum     琉璃鸞鳳玉
A. myriostigma subsp. potosinum  鸞鳳玉波塔亞種 (這是個無效學名 我是為了要找例子出來才用的)
A. myriostigma var. columnare  柱型鸞鳳玉
A. asterias x myriostigma 鸞鳳兜

cv. 是園藝栽培的意思,只要你培育選拔出了一個特別的新品種,就可以隨便幫他取一個園藝名。不虛要經過正規命名程序。

像是恩塚鸞鳳玉,是恩塚這個日本人創作的品種,他就用自己的名字取了。園藝品有兩種寫法:cv. 名字 或者 "名字" 兩種寫法都可以



f.是型的意思,是天然,野外就會出現的變異。通常只有一個小特徵不一樣,像是琉璃鸞鳳玉是沒有白點的鸞鳳玉,就用 f. nudum來表示,拉丁意思是裸體。
常見的f. 有:石化f.Monstrosa 墜化f.Cristata 琉璃 f. nudum 無刺 f. inermis


subsp.是亞種的意思,這個差異又更大了,但是還沒大到能被分類學家認定成新物種。就會給他一個亞種。亞種必須要經過正式的學名發表程序才有效,從亞種獨立成物種,或者被併回去也是常有的事。

很常和亞種搞混的是變種var. ,概念上和亞種一樣,都是【個體以上物種未滿】,但還是有差異。

一般來說,能在【實際地理分布】上區分的會被當成亞種,不能的會被當成變種。
舉例來說,溫莎瓶幹P. baronii subsp. windsorii 就是巴若妮P. baronii的亞種,溫莎只分部在一個海岸,巴若尼則是整個馬達加斯加東北角都有。

再者變種的特徵差異通常會有連續變化,A變種的特徵和B變種的特徵,會有連續的中間環節,逐漸從A變成B。但這都只是慣例,事實上到底算亞種還是變種,是命名者說了算 (攤手。

請問巴若尼有幾個亞種? 答案是兩個,巴若尼和溫莎。亞種之間是對等的,並沒有說我是物種,其他是亞種,所以兩個都是亞種。
因為這個緣故,有些比較龜毛的人,會用P. baronii subsp. baronii 這個寫法。
小明那麼多個,只說是小明,哪知道是哪個小明? 不是會炒菜的小明,也不是住彰化的小明,小明的那個小明才是我說的小明啦。

但是一般都會省略成P. baronii ,畢竟那個叫baronii 的生物只有一個,不須要強調是那個叫作baronii 的baronii 。這又稱作同名亞種。



兩個同屬物種雜交 就是把種小名中間用x連起來,要注意是母在前,父在後。
和BL配對公式的寫法不一樣




2.5 採集編號

Mammillaria carmenae  LAU 1363
Gymnocalycium friedrichii LB2178

如果你開始和外國定種子,有時候會看到這種英文字+一串數字的組合放在學名後面。
特別是石頭玉最常見到,這是甚麼意思呢?這代表的是採集編號,前面的英文字代表人名或地點,後面的是流水號。

 LAU 1363是植物探險家Alfred Bernhard Lau在1983年,墨西哥Tamaulipas挖到的,他在這個地點挖了許多植物,給了他們1363的流水號。他把這些植物從野外挖回來後,帶回照顧,這群繁衍生出來的後代,就通通都是LAU1363。

植物在野外彼此之間也是有基因個體上的差異的,同一個物種底下可能也會有稍微不同的外觀。所以不同採集編號的,看起來也會不太一樣。這差異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完全是個案差異。

採集編號是不需要正式發表的。通常不同的採集編號代表不同的外觀。



Mammillaria carmenae LAU 1223


Mammillaria carmenae LAU 1363

這些都是卡爾梅納,但彼此外觀上就有不同,更重要的是,和花市賣的普通卡爾梅納不同。花市卡爾梅納肯定和這兩個是不同時間地點採集的,但花市卡爾梅納的編號已經不可考。

採集編號的差異通常很微小,但也有些差異極大,最有名的例子就是Gymnocalycium friedrichii LB2178,差異極大,價格也差了20倍。

「gymnocalycium friedrichii lb2178」的圖片搜尋結果


所以,採集編號有以下特性:
1.代表的是野外就有的差異,不是原意選種後的差異

2.差異可大可小

3.並非所有品種的採集編號都可以被追查到


這個網頁有許多採集編號可以查詢。
http://ralph.cs.cf.ac.uk/Cacti/finder.html


3.走火入魔的你,渴望更多的知識嗎?

Pachypodium windsorii Poiss. 1922  (無效學名)

Pachypodium baronii subs. windsorii (Poiss.)Pichon  1949

Pachypodium baronii subs. windsorii (Poiss.) Pichon
Mém. Inst. Sci. Madagascar, Sér. B, Biol. Vég. 2: 123 (1949)




這幾個寫法又包含了更多的資訊在學名理,先看第一個無效學名。後面的Poiss是人名,也就是他的命名者,有時候會用簡稱。

像是大名鼎鼎的林奈,他的縮寫就是L.,分類學家們有資料庫會追蹤哪些縮寫被用過了,避免重複。L.已經被註冊使用了,所以其他姓林的科學家通通都不能用L.,林奈這種自肥作法真的很過分。1922當然就是年分,代表這個物種是在1922年發表的。

但是前面部是說溫莎是亞種嗎? 所以他才會變無效,因為第二個學名Pichon  把溫莎從物種往下降,併入成亞種了。

因此溫莎的學名就變成了
Pachypodium baronii subs. windsorii (Poiss.)Pichon  1949
括號裡的(Poiss)是最原始的命名者,括號外的Pichon是修訂後新學名的作者,1949是他的那次修訂的時間。

除了物種合併,拆分,也會把屬移來移去,只要是有被動過手腳的學名,就會把最原始的人名用括號框起來,後面再加上修定者。如果修定很多次就不會把每個修定者都寫入,只寫最新的那個修定者。

最後一個學名,是學名最完整的究級體,不只包含時間作者修訂紀錄,連發表位置也寫出了。

Pachypodium baronii subs. windsorii (Poiss.) Pichon
Mém. Inst. Sci. Madagascar, Sér. B, Biol. Vég. 2: 123 (1949)

Mém. Inst. Sci. Madagascar, Sér. B, Biol. Vég.就是這個論文發表的地點。
應該是馬達加絲加研究年報之類的,看這文字應該是法文,光山看不懂
2:123 代表第幾期 第幾卷 有些時後還會加上頁數。

只有百科全書和分類學研究會用這個究級體寫法,寫成這樣就能讓人回頭去找,當初發表的資料在哪裡,也能再時間上比對,知道學名之間的效力順序。


Pachypodium baronii subs. windsorii (Poiss.)  1949
由poiss發現但是被Pichon在1949年改名的那個叫作溫莎的baronii 

Pachypodium baronii subs. windsorii (Poiss.) Pichon
Mém. Inst. Sci. Madagascar, Sér. B, Biol. Vég. 2: 123 (1949)
由poiss發現但是被Pichon在1949年馬達加斯加生物研究期刊第二卷123期改名的那個叫作溫莎的baronii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多肉書籍的評論

我先定義一下何謂新手:

空白新手:完全沒有植物栽培經驗
多肉新手:有植物栽培經驗 沒種過多肉

單飛者:種植滿半年 對於多肉已經有許多理論知識和些許栽培經驗

玩家:種滿3年以上,對於簡單的品種可以從小苗種到繁殖出另一株小苗 也開始挑戰(並且偶爾成功)一些難栽培的品種

老屁股:10年以上的老玩家 栽培經驗不一定和年齡成正比 但就是入坑時間比較老

達人:有自己的專精領域,對於某一類群有很大的經驗和心得
比方說培育出自己的品種、成功繁殖沒有人繁殖過的品種、引進了新品種、開發出新的栽培技巧等等。

本光山自認是鍵盤達人。只要能連上網路就能給出極為豐富的資訊。
但沒有網路時就只是種植技術差勁的老屁股而以。

有關APG的知識,請拉到最下方。



書名:春夏秋冬 多肉趣
出版年份:2015/6/12
作者:羽兼直行
ISBN:9789865959913

類型:翻譯書
分類學正確度:

栽培指導:
圖片選用:


光山的評論:



推薦:

光山的分類學找碴:
p.109 桶葉麒麟有兩個亞種,E. cylindrifolia 和E.cylindrifolia var. tuberifera
E. cylindrifolia就算是實生也不會出現塊根,圖片中的植物是E. cylindrifolia 。





書名:多肉植物栽培指南
出版年份:2002
作者:園藝編輯組 
ISBN:9576009472

類型:基礎入門+圖鑑 完全沒有組盆指導
分類學正確度:50分 不及格
栽培指導: 80分 頗詳細 有按照台灣氣候做出調整
圖片選用:70分
品種涵蓋度:大約500種 各科屬都有涵蓋到 很平均 有收到2線的少見品種


光山的評論:
這本書的分類學錯誤是我看過最多,最難以忍受的。直把東京當南京。
裡面有很精美的插圖,示範該怎麼播種價接,算是本書的優點
但都是從其他書中挪用的插圖,有取的著作權嗎? 光山不清楚

最大的優點是把如何消毒土壤這類基本,基本到很多書籍不削提,新手卻不懂不知道的小技巧講得很清楚。

圖片很明顯都是從賣場或栽培場拍來的,沒有做去背處理或是拍植物獨照。最詬病的就是她的排版,圖片有大有小,我覺得排版的很差。

品種的涵蓋很廣,不會偏頗某一類群。


推薦:
空白新手可以看看裡面的技術指導,有教一些比較少見的技巧。
圖鑑部分請完全不要抱期望。


光山的分類學找碴:
光山氣壞了,根本不想浪費時間刊誤。



書名:日日多肉
出版年份:2016
作者: 蔡岳廷(小山舍
ISBN:9789869168687

類型:基礎入門+圖鑑+組盆指導
分類學正確度:90分 只有兩三個錯誤

栽培指導: 80分 有按照台灣氣候做出調整 但詳細度略嫌不足
圖片選用:85分  都是特別拍攝的獨照
品種涵蓋度:100多種 只收錄一線的常見品種


光山的評論:
不錯的入門書,但光山個人不喜歡。

我抓到一個品種錯誤,這是要專家才能抓出的錯誤,普通人犯這錯誤可接受。
圖鑑的編排不是用學名的字母順序,而是用中文筆劃,讓光山很不舒服。

幫植物拍了美美的藝術照,太文青,讓光山很不舒服。
排版很賞心悅目,不過我覺得有把圖片放大灌水的嫌疑。

品種方面只收錄了最常見的品種,新手不用擔心看到稀有品種,剛入門就得體驗看的到吃不到的噩夢。


推薦:
整體來說還不錯,當成圖鑑可以辨認大多數的菜市場品種。
但對於收為深入一點的玩家,作為圖鑑的涵蓋度太低了。


光山的分類學找碴:
羅氏麒麟放錯了,應該是 E.gottlebei。羅氏的花應該是綠色或肉色、 E.gottlebei是鮮紅色。
而且羅氏的分支較往旁邊,比較偏水平, E.gottlebei才會長成直立群生的狀態。







書名:春夏秋冬 多肉趣
出版年份:2015/6/12
作者:羽兼直行
ISBN:9789865959913

類型:翻譯書  圖鑑 入門書 組盆
分類學正確度:90分  我沒抓到明顯錯誤

栽培指導: 尚缺 沒有按照台灣氣候調整 會出現一些【冬天要小心5度以下低溫】的無里頭敘述
圖片選用:95分 都是特別拍攝的獨照 有做去背處理 拍攝的植物也都很飽滿健康
品種涵蓋度:尚缺


光山的評論:
和光山同一天生日,要討厭也討厭不起來。
因為是翻譯書,翻譯者自己發明了一些根本沒人看得懂得中文名,在分類學上稍微扣了點分,用法和台灣習慣差太多,新手會銜接不上,難以和他人溝通。

新手:老闆我要買【星葉球】 
老闆:妳一定是看了【春夏秋冬 多肉趣】吧? 這品種在台灣的常用名稱是兜喔
新手:不,我是GOOGLE後參考維基百科的,我可是很認真做功課的新手呢!
老闆:..........

栽培指導光山沒有花時間仔細看,但書中對於低溫的部分很強調要保暖堤防,這在台灣幾乎是沒必要的。

大約有300個品種,光山沒花時間算,以後會補上。

推薦:
新手、單飛者都可以買來看看。秤斤算的話內容夠紮實,但是深度略嫌不足。







書名:彩色多肉植物圖鑑 1~3
出版年份:1993 1995 2003
作者:麥志景
ISBN:光山不想打

類型:純圖鑑
分類學正確度:95分 幾乎沒有錯誤 使用的是前APG時代的分類法
栽培指導:X 這本書根本就沒栽培指導
圖片選用:70分 有拍獨照 但攝影師的攝影技巧頗差  職務的ㄧ些特徵沒照到
品種涵蓋度:每本各300~700種左右


光山的評論:
這三本的附錄都有詳細的分類學簡介,介紹了基礎的植物命名法。

沒有提到系統分類和APG這些更深入的分類學知識,有點可惜。但想學這些知識的人應該去中興大學選修植物分類學,要求普通書本介紹的這麼深不合理。

栽培指導的部分,有給出了非常簡陋的指引,比方說石頭玉需要極少水分、群蠶需要大量陽光。對於單飛者以上的人太簡陋,因為真的很簡陋,所以沒有國土氣候差異造成資訊錯誤的問題。

圖片選用還頗差的,差的原因是拍照技巧太爛。有些照片打光不足,有些照片根本沒拍到鑑定特徵。像是第二本P89 立文紅葫蘆的照片烏漆媽黑根本看不到

推薦:單飛者、玩家、老屁股都可用。中文圖鑑中品種最多的,但超爛的拍攝技巧讓他辨識品種實用度降低許多。有幾張圖片根本沒辦法用來辨認。


光山的分類學找碴:

第一集中 Pereskia bleo使用的是過舊的分類法,被分進Rhodocactus bleo.
而且圖片也放錯了,照片中的植物明顯不是P.bleo,比較像P.grandifolia。
P.bleo的花色是血紅~橘色 顏色很均勻,花朵大,單一朵開在末端,會把其他花苞都完全遮住。葉子末端有尖尾巴。


第二級中 Fockea tugenensis是個錯誤學名,根本沒有這個學名存在。但這個錯誤已經存在了40年以上,既然大家都知道有這個錯誤學名存在,那他也就不算是個不存在的學名了。
所有被標示為Fockea tugenensis的植物,實際上都是Petopentia natalensis 紫背蘿藦。
麥志景的書中,圖片裡的植物的確是Petopentia natalen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