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 translate

顯示具有 字源學 Etymolog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字源學 Etymolog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菊水屬新種-強刺菊水 Strombocactus corregidorae 2010


前言.

菊水屬Strombocactus在當了數十年的單種屬後,終於在2010年有了一個新成員,拖離單身俱樂部了。恩,更正確的說法是植物學家終於發現他了,畢竟物種一直都在那裡,只是沒人發現而以。

簡介

S.corregidorae 強刺菊水是2010年的新物種,和普通菊水的差異在於:刺很黑很粗不會脫落,體型較大且老叢為柱狀,花乳黃色,種子頂端沒有白色假種皮。
外國繁殖場已繁殖成功,有種子可選購,台灣以有人零星進口種子,尚未聽到養大成功的八卦。

學名與分類:

目前菊水屬共有兩個物種與一個亞種:強刺菊水S.corregidorae 、菊水S. disciformis 、赤花菊水S. disciformis subs. esperanzae。

S.corregidorae 強刺菊水,物種發表於2010年,物種發表論文可以在網路上下載(註一)。
S.corregidorae 強刺菊水的特徵差異夠多夠大,是一個獨立的物種,並不是亞種或變種,這點上和赤花菊水(S. disciformis subs. esperanzae)不一樣。

S. disciformis subs. jarmilae這個學名偶爾會看到,不過它的特徵差異還在正常菊水的個體差異範圍內,因此沒有被多數分類學者承認,只能算是不同的採集編號或地區差異。
園藝栽培上來看,jarmilae的確是長的有一點點不一樣,真的很喜歡菊水的人可以收集,但差異真的是奶茶比茶奶,乳酪比起司。

強刺菊水是光山取的中文名,代表它是刺很黑很粗的菊水。雖然可能會誤解成園藝選拔種,不過這名字很好的捕捉傳達了它的外觀,如有甚麼更好的建議歡迎指教。

種小名是紀念墨西哥革命軍幹部La Corregidora,同時也紀念墨西哥200周年國慶。命名者希望在慶祝200年國慶的同時,每個墨西哥人也能在人生的旅途上找到靈魂的獨立自主。


種小名的詳解:
種小名是紀念Josefa Ortiz Girón女士,人稱La Corregidora。Josefa Ortiz Girón是墨西哥市的一名治安官(Corregidora),她在墨西哥革命前期提供革命軍很大的幫助,像是用地下室讓革命軍開會之類的。墨西哥人為了表彰對她的尊敬,不會直呼本名,而是用那位治安官(La Corregidora)稱呼她。因此墨西哥也有一堆小鎮為了紀念她而叫做La Corregidora。
(光山:La Corregidora要大寫,不然會被歷史老師打屁股)


生態:

原產地是Moctezuma河下游的河谷地帶,地質組成是白堊紀的石灰岩,風化崩塌後變成非常陡,機乎垂直的陡坡。長在朝南的位置。喜歡長在周圍沒有植物遮蔽的開放地段,鄰居包含:尾紅寵、般若、團扇、橄欖、復活捲柏(註二)。這個生態環境和普通菊水幾乎一樣。

發現經過:

2008年,墨西哥政府要蓋馬路,為了確定開路對於Querétaro洲的水源供應會不會有不良生態影響,對周邊地區進行了環評調查。

結果在附近發現了一些和普通菊水不太一樣的仙人掌,總共有三個分布地點被確認。後續的型態學研究以及顯微鏡種子檢驗確定了他是一個新物種,並於2010年寫成論文正式發表。

目前推測Moctezuma河谷深度不同造成的地裡區隔,可能是造成他和菊水分離,演化成兩個物種的關鍵原因。但這方面還需要更多研究,特別是要知道受粉者是誰,才能確定與回答。

型態特徵:

成熟莖突出於地表,18~23公分高,8~12公分寬。刺2~3.5公分長,中刺硬黑長,持久不隨年齡脫落,覆蓋大約2/3的球體(最後還是會脫落啦)。花3.5~4公分長,3.5~4公分寬,奶黃色。刺座剛長出來時有絨毛。

莖單幹,不出側芽但偶爾分岔(原產球才分岔)。小時後是亞球型或者凹入盤狀的(以會開花繁殖,只是還沒變成最終型態而已)。疣粒7~13mm長,9~20mm寬,排成8~13的螺旋狀稜,或者不規則的馬賽克拼貼造型。疣外側(abaxial zone),遠離生長點那側有時候會突出一條,讓疣的型狀變成船隻龍骨造型,而非正常的方稜形。

果實橢圓形,9~11mm長,6~7mm寬,表面光滑。還沒成熟時是黃綠色,甚至有點紫色。成熟時會變黃,顏色變淺,乾燥後延縱向裂開縫。

種子較大,0.5~0.6mm長,0.4~0.5mm寬,紅色。沒有假種皮,相對光滑,表面沒有小突起或結瘤溝槽。光滑的特徵需要用20X以上放大鏡觀察,並且要先看過普通菊水的種子才能知道差別在哪裡。

「strombocactus corregidorae」的圖片搜尋結果

種子差異
http://cactus-aventures.com/TaxonomySeedGallery/Seeds%20album/TaxonomyCactaceaeSeedsGallery.html

已獲得Juergen Menzel授權

特徵表格
強刺菊水菊水赤花菊水
型狀凹入的球型 陀螺型到柱狀凹入的球型 很少柱狀球型 細球狀
大小18-23 x 8-12 cm3-12 x 3-9 cm2.5-4.5 x 4-5 cm
數量3-51-51-5
長度2-3.5cm0.7-1.5cm0.8-2cm
型狀上兩根可掰彎 下兩根有弧度硬 不可掰彎直或弧度,可掰彎直可掰彎
持久性持久不脫落 可維持2/3的區域都有刺易脫落易脫落
顏色黑灰色白灰色 末端黑白灰色 末端黑
大小3.5-4 x 3.5-4 cm2.6-3.2 x 2-3.2 cm2.5-3.5 x 1.1-2 cm
顏色乳黃色白到乳白 花心深處紅色洋紅色
果實大小9-11 x 6-7 mm7-10 x 6-7 mm6-10 x 3-4 mm
顏色黃綠 成熟時逐漸染上紅棕色綠 有時帶點紅棕色紅色
爆開方法縱向裂1條縫縱向裂2~4條縫縱向裂1條縫
種子大小0.5-0.6 x 0.4-0.5 mm0.4-0.6 x 0.3-0.4 mm0.4-0.5 x 0.2-0.3 mm
表面質感較光滑 但並非100%光滑橢圓丘凸起有許多矮長橢圓丘凸起
假種皮

請注意,這是原產地的野生植物的特徵,實際栽培時普通菊水的刺也可以維持不脫落,但普通菊水依然會比強刺菊水容易脫落。請自己衡量這些特徵在人工栽培下會有甚麼樣的誤差。
不過假種皮有無和花色這種特徵就不會改啦.......


註一.物種發表論文
Una especie nueva de Strombocactus (Cactaceae) del río Moctezuma, Querétaro,México
Salvador Arias* y Emiliano Sánchez-Martínez
Revista Mexicana de Biodiversidad 81: 619- 624, 2010


注二. 強刺菊水的鄰居詳細列表 大家可以從這些植物的栽培特性稍為推測一下該怎麼種他:
Pseudosmodingium andrieuxii, Fouquieria splendens, Acacia vernicosa, Agave difformis, Opuntia
microdasys, O. stenopetala, O. leptocaulis, Euphorbia antisyphilitica, Echinocactus platyacanthus, Astrophytum ornatum, Bursera schlechtendalii, B. morelensis, Turnera diffusa  Sellaginella sp


註三. Moctezuma 蒙特組馬 有玩過世紀帝國或者美洲歷史很好的人應該會知道他,他是墨西哥阿茲特克帝國的末代皇帝。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貴霜花Bukiniczia cabulica (其實不是多肉)

Bukiniczia cabulica 貴霜花屬於藍雪科,是一種小型蓮座狀的植物,原產地是阿富汗。

屬名含義不詳,大概是地名或人名。
種小名是Kabul喀布爾的意思,是阿富汗的首都,拉丁文沒有K這個字母,所以用C代替成為Cabul。因為種小名要是形容詞,加上字尾-ca形容詞化,就是【喀布爾的】
一般拿地名當學名會用-ensis(來自於),貴霜花是直接用-ca形容詞化,比較特別。


中文名稱貴霜是大陸的翻譯,古代(1~3世紀)在阿富汗有一個帝國,漢朝稱之為貴霜國。
貴霜國的首都就是喀布爾,所以就把他翻譯作貴霜花了。
光山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優美又有典故的翻譯,因此決定跟著大陸用這名字。

貴霜花的美就無需光山贅述了,是岩生植物賞花會上的常勝軍。

蘭雪科沒有多肉物種,但是耐鹽、耐石灰、耐旱的物種卻不少。貴霜花就是一種耐旱的高山寒漠植物。在岩石花園長的最好,也是很好的造景植物。當然在悶濕小海島台灣不能造景啦.....

貴霜花是2年生,單次結種植物,需要1~2年的時間長大成熟,然後在下一個年度開花。
開花結種後就會死亡,所以叫他單次結種,但他的花不是生長點分化成的,所以剪花梗延緩死亡時間是有用的


夏形,不休眠,但是喜歡低溫一點的環境。花季是夏天,可以自花授粉,不需外力協助就會結種。



開花的樣子
「Bukiniczia」的圖片搜尋結果


小布拉基的花 會自花授粉
「Bukiniczia」的圖片搜尋結果

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Ferocactus latispinus var. flavispinus 的中文名字 與資料蒐尋技巧

Ferocactus latispinus var. flavispinus  是日之初丸的金刺變種。
有幾個中文名稱流通:
金致玉 (大陸)
金鵄玉 (日本)

到底誰才是對的呢? 光山研究這問題時,第一個做的就是先Google

金致玉有很多資料,但是大陸來原不可信。
金鵄玉 有很多日文資料。



從字型上推論,大陸因為用簡體字,所以把難寫的金鵄簡化成金致,是個很合理的推論。
以上就是光山認為這幾個相異中文名出現的過程。

既然確定了金鵄玉才是正確寫法,那他又是神麼意思呢?

維基百科中有關於金鵄的記載。
原來是日本神話的典故。

傳說天皇東征,一直失敗,直到某一天突然出現一隻鴙鳥,全身放出金光,把敵人都閃瞎了。
天皇乘勝追擊就贏了。

金鵄同時也是日本中的徽章名稱,金鵄勳章只授與有戰功的軍人,而且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量封發的勳章。考量到大陸人在2戰議題上對日本的心理疙瘩,大陸不用金鵄玉這個名字的原因又更加合理了。

知道了神話典故後,本光山覺得這名字取的真不錯。金鵄是傳說中發出金光把敵人閃瞎的神鳥。
Ferocactus latispinus var. flavispinus的刺的確是金光閃閃,亮到不行
「Ferocactus latispinus var. flavispinus」的圖片搜尋結果

因為這個名字是來自神話典故,因此有正確的寫法,不能用同義字代換,其他所有寫法都應該被視為是錯的。



鵄這個字是日文漢字,只有日本人使用,中文裡是沒有這個字的,字典只把它當成異體字,並沒有意義。中文輸入法也打不出這個字,要打出來就只能用至鳥了。


如果有看到金鴙玉,那個大概也是錯字....

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蘋果羅摩的學名

Echidnopsis malum
種小名的意思直譯是壞的,邪惡的。

看起來有點不著邊際,但仔細研究一下。

malum在拉丁文其實有兩個意思;
邪惡和蘋果,這邊用的就是比較罕用的蘋果的意思。

蘋果樹的學名是Malus domestica
屬名很明顯是同字根的變化形,也能解釋為是挪用蘋果的屬名。

蘋果羅摩這個中文俗名八成是看他花很像蘋果而取的,真的研究過字源學(Etymology)後翻譯的可能性不大。
可見這品種的特色真的非常鮮明,大家看到他腦中浮現的名字都是蘋果XD


至於為什麼蘋果會和邪惡扯上關係呢?
乍看之下會認為是聖經的典故:
惡魔誘惑亞當吃下蘋果,因此蘋果是邪惡之果。

但更深入追就會發現,古拉丁文中其實有兩個字:
malum a是短音是蘋果的意似
mālum a是拉長音 是邪惡的意思

翻譯聖經的人大概也犯了這個錯誤,把兩者搞混了,把邪惡之果翻譯成蘋果。
繼續追究下去會有變成歷史學者的危險,還是到此為止吧XD